美军承认中国反舰弹道导弹试验的画外音:没法拦截

12月4日,美军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维森公开表示,解放军在用反舰弹道导弹攻击水面目标的演习中,准确命中了靶船。

此前一天,美国海军研究所报道说,海军作战司令部司令吉尔戴表示,要向当选总统拜登献言,建立一支数量更多、战斗力更强的舰队。

这两人是不是在一唱一和呢?

解放军的这次演习是在8月进行的。美军显然一直在高度关注这次演习,中方也没有瞒着美国的意图。但事后美国并没有做任何表态或者评价,甚至不愿意正式向新闻界披露自己监视到了几枚导弹的发射。这导致当时的报道相当混乱,两枚说和四枚说交织在一起。不过评论界却几乎无人质疑中方导弹是不是命中了目标,这说明大家对美国军方的条件反射模式还是很熟悉的:默不作声意味着对手干得不错,如果对手搞砸了,美军会第一时间跳出来大声嘲笑。

在反舰弹道导弹这件事上,美军的默不作声不仅仅意味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干得漂亮,也证明美军并没有什么克制的手段。

弹道导弹反航母并不是中国人的发明。早在冷战期间,苏联面对美国的航母优势和自己的导弹优势,一直在考虑是不是可以开发一种新的导引技术,用远程弹道导弹,从九天之上来攻击航母的大面积平甲板。但经过努力之后,苏联还是放弃了。除了目标监视与识别上的困难,那个年代的技术也无法解决所需要的导引头技术。航母在水面上航行,要想把它从大海背景中找出来,最好的办法就是雷达。之所以不用红外导引,是因为导弹再入大气层的时候,本身就会因为摩擦而剧烈升温,不利于红外器件工作。当时的雷达都采用机械扫描方式,扫描速度和信号处理速度都很慢,还没有把海区充分扫描,导弹已经冲进大海了。

到了新的时代,计算机技术和电扫描相控阵技术的发展,让导引头技术有了极大的突破。导弹再入大气层之后,可以在足够短的时间内扫描作战海区、识别目标,然后引导攻击。大型水面战舰的航行速度只有30多节,完全不可能规避高超声速俯冲的导弹。

那么,航母战斗群护航战舰上的各种“标准”导弹,是不是可以拦截反舰弹道导弹呢?“标准3”家族不是已经实施了很多次成功的导弹拦截吗?需要知道,反导是一件难度极大的工作。即使拦截60年前的“飞毛腿”导弹,美军也不敢保证次次成功。拦截中远程导弹,也仅仅是在靶场上成功了几次而已。这些导弹的特点是比较“傻”,只能在主动段对弹道进行修正。一旦飞出大气层、进入中段,就只能凭借惯性飞行了。美国只要用导弹预警卫星观测到主动段的飞行轨迹,就能预测出中段、末段弹道和落点,加以拦截。

但反舰弹道导弹是一种具有弹道修正能力的武器,这种弹道修正并不是为了突防,而是为了跟踪瞄准不断运动的航船。这样,在反导系统看来,反舰弹道导弹就是一种非常“不乖”的目标,很难预测它下一个毫秒会横向机动到哪里去。只要偏差两三米,拦截就失败了。打个比方说,要拦住一名短跑运动员,只要在赛道上堵住他就可以。但是要拦截一名带球的前锋,困难就上升一个数量级都不止。

反舰弹道导弹就是这样一种前锋。美军现有的反导系统,从原理上就无法拦截她。除非有办法进行上升段拦截,在接近导弹发射车的地方部署拦截弹,趁她还没出大气层就予以击落。弹道导弹的上升段飞行轨迹地面投影只有100千米左右。那么美军有可能把宙斯盾战舰部署到距离解放军火箭军阵地100千米的地方吗?显然是不可能的。

要想拦截这样的武器,唯一的办法是采用定向能武器。目前最成熟的定向能武器就是激光。战舰身形巨大,拥有庞大发电能力,核动力战舰更是可以提供源源不绝的电力,听起来希望很大。然而激光在海上作战使用有个非常严重的缺陷,就是大气衰减。激光传输过程中,会加热沿途空气中的水分子,把它们烤成离子。在这个过程中,激光的能量被大量消耗掉了。当激光照射到弹头外壳上的时候,能量已经所剩无几。还不等形成有效烧蚀,弹头已经一个猛子扎穿了航母的甲板。

挡不住狼牙棒,就多准备些天灵盖。这就是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想法。既然无法拦截反舰导弹,那就制造更多、更小的战舰,把损失不起变成损失得起。如果这些小型战舰是无人驾驶的,那损失就更小了。拜登就任后,美军肯定会用更大的力度来推销这套想法。

不得不说,这种做法就是在欺负拜登不懂军事。美军现在的造舰成本一路攀升,已经达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。一艘两栖攻击舰造价30亿美元,一艘新型护卫舰造价超过10亿美元。按照这样的价格数字,到底解放军的狼牙棒多,还是美国人的天灵盖多,还真是个挺悬疑的问题。

如果拜登顺着海军的思路去编制国防预算,甚至对中国发出挑衅,最后会不会哭着说“诸臣误我”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