宜家流年不利:逃税门事件揭示全球税收稽查成风口

家居零售巨头宜家可谓流年不利,继“夺命柜”被迫在美国、加拿大等国召回后,“逃税门”又出现了。按照欧盟12月18日发布的公告,欧盟委员会怀疑宜家2006年和2011年与荷兰税务机关达成的两项税收协定违反欧盟竞争法“禁止国家援助”条款,宜家借机大肆逃税,构成不正当竞争,为此将展开深入调查。

如果经过调查核实指控成立,那么,宜家将被裁定补交所逃税款。对宜家来说,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打击。

事实上,跨国公司“逃税”并不是一件稀奇事,包括星巴克、谷歌、微软、苹果在内的多家跨国巨头都曾在不同国家曝出过“逃税”的新闻。这些在当地营收都高达数亿甚至数十亿美元的公司,却可以堂而皇之地不用纳税。尤其是苹果,更是一度让欧盟和美国打起了口水仗。在中国,苹果也涉嫌“逃税”4.5亿元。

有人问,这些企业这么有钱了,为什么还要逃税呢?面对这样的发问,很多人可能会将其当作笑料。想一想,哪个人会嫌钱多呢?更何况,这是一笔多么巨大的收益。

不过,笔者认为,这样的发问并不可笑。因为,“逃税门”的背后决不仅仅是逃税的问题,还有国际市场税收秩序的问题。

众所周知,由于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税制、不同的税率、不同的税收管理办法,甚至存在一些“避税天堂”,因此,包括跨国公司在内的企业,很多公司都想方设法利用国际税收秩序的“空隙”,采取避税、逃税的方式,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。

更重要的,在跨国公司实施逃税过程中,相关国家的税务部门也直接参与其中。就像宜家一样,其在荷兰设立的子公司与荷兰税务机构达成税收协定,以支付“专利使用费”的名义实施逃税。不仅如此,跨国公司总部所在的国家,也会成为打击逃税等的阻力。

这也意味着,打击逃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如果不能形成全球共识,要想解决,难度相当大。譬如欧盟在查处苹果的逃税问题上,就受到美国方面的强大压力。这也是为什么跨国公司敢于逃税,甚至在被发现逃税后也不甘示弱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
而从近年来欧盟、澳大利亚以及中国等加大跨国公司逃税问题调查力度的情况来看,全球性“税收稽查”的氛围正在逐步形成,围绕“逃税门”展开的调查也越来越多。也就是说,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,全球性“税收稽查”很有可能成为悬在跨国公司头上的一把利剑。那些具有逃税行为的跨国公司,可能要费点脑子、伤点神经细胞了。

事实也是如此,一些国家总想着在贸易保护上做文章,试图通过各种贸易保护手段,对他国的贸易进行干预,对他国企业和产品进入国际市场进行所谓的调查。但是,对类似跨国公司逃税这种严重影响国际市场竞争秩序的行为,却常常睁一只眼、闭一只眼,甚至两眼紧闭。也许,这些国家的跨国公司多,获得的收益也多,不想去动这块奶酪吧。

毫无疑问,欧盟此次将宜家作为逃税的打击对象,启动对宜家逃税的调查,将掀起新一轮打击跨国公司逃税的高潮。毕竟,宜家也是知名的跨国公司,业务范围遍及全球很多国家,且因为“夺命柜”事件正在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。选择宜家作为逃税的打击对象,对欧盟来说,一定是经过认真研究和思考的,是想借此在打击国际逃税问题上有新的进展。

那么,欧盟的行为能否成为全球的统一行动呢?除在荷兰存在逃税行为之外,宜家在其他国家是否也存在类似问题呢?相关国家能否也像欧盟一样,依据本国的税法,对宜家的逃税问题进行一次全球性调查?

必须注意,在逃税问题上,只有全球各个国家都行动起来,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跨国公司的逃税问题。否则,跨国公司仍然有空子可钻、有利益可图,就不会把国际市场税收秩序当回事。

与此同时,那些以“避税天堂”著称的国家和地区,是否也该作为全球性“税收稽查”的重点,进入国际税收秩序改善的视野。

良好的国际税收秩序,必须依靠各个国家的共同努力。也只有建立良好的国际税收秩序,国际竞争才能公平公正,才能更加有利于国际经济的发展。跨国公司利用其在全球的影响,与相关国家达成默契,逃避税收,显然是要严厉禁止和打击的。所以,欧盟对宜家逃税行为的调查,应当得到支持,相关国家必须予以配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