奥斯卡奖的大幕已落下 争议却没有完结

第90届奥斯卡已落下帷幕,今年的颁奖典礼虽未重蹈去年的乌龙覆辙,但距离“成功、圆满”仍有相当距离。典礼结束后的这几天里,各种大大小小的相关负面新闻陆续见诸报端。原本应该为颁奖季来个happy ending的奥斯卡之夜,留下的槽点却多于亮点。窥一斑而见全豹,或许这也正是今日美国电影工业所面临的各种危机的缩影。

拿什么拯救跌到谷底的收视率

2650万的收视人群,这是自有统计以来,收视率最差的一届奥斯卡颁奖典礼。对比1998年《泰坦尼克号》夺魁的那届奥斯卡直播的5725万观众,不难得出入围影片流行程度决定了奥斯卡收视率的结论。

回望2008年的奥斯卡,独立电影《老无所依》夺得最佳影片,观众人数却跌到了当时的历史最低点。主办方因此痛定思痛,第二年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,将最佳影片的提名数量由五部增加到如今的九部,希望能有更多观众喜闻乐见的票房热门能跻身其列,吸引外界更多的关注。可惜事与愿违,毕竟,提名权还是握在同一批评委手中。从五到九,只是让他们有机会再多选四部符合自己口味的艺术电影、独立电影进来,像《美女与野兽》、《神奇女侠》这样票房名列前茅的影片依然无法入他们的法眼。

如今看来,这一持续了将近十年的“五到九”改制,不仅没能讨好普罗大众,拉高收视率,反而还冲淡了最佳影片提名的含金量,落下滥竽充数的口实。既然是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成员才有资格参加的“小圈子”游戏,与大众有一段距离本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。好莱坞为所有人拍片,奥斯卡用来表彰行内人心目中的精英,两者本就位置对立。怎奈奥斯卡一心想要成为好莱坞的代表、旗帜,才会造成如今这样进退两难的尴尬局面。

如果真有心讨好自己的“衣食父母”,光靠明星、导演拿着热狗、糖果去戏院犒劳观众的做法,肯定不能解决什么问题,还不如学学隔壁法国“奥斯卡”恺撒奖由今年开始设立“观众恺撒奖”(专门表彰全年度票房最好的法国国产电影)的做法,设立一些由观众决定归属的奖项。

道德标准混乱落人话柄

虽然哈维·韦恩斯坦早早便被奥斯卡踢出了评委名单,失去了学院的会员资格,但其丑闻带来的这一场风暴,却根本不可能就此简单平息。此前便曾有媒体发问,奥斯卡开除会员的判断标准是什么?哈维被踢出局固然可喜,但剩下的那些人呢?凯文·史派西与哈维·韦恩斯坦之间,是否存在什么本质区别?对此,电影学会高层始终不曾正面回应。或许主席先生自己都说不出什么明确的裁定标准,正如奥斯卡主持人吉米·坎摩尔所介绍的,学院九十年历史上,除哈维外,只有2004年时演员卡米内·卡里迪(Carmine Caridi)因为泄露片源的缘故而被开除过会籍。

标准的模糊也延续到了今年的颁奖典礼中。传出性骚扰丑闻的詹姆斯·弗兰科避而不出席,去年的最佳男主角得主凯西·艾弗莱克因为前两年的性侵官司,拒绝担任颁奖嘉宾。然而,伴随着科比·布莱恩特的小金人到手,全场掌声雷动,以及之后与最佳女主角得主弗兰西斯·麦克多蒙德以及最佳女配角得主艾莉森·珍妮的热络聊天的照片流出,不少人忿忿不平地抨击起了奥斯卡的双标。《洛杉矶时报》便以“好莱坞混乱的道德标准”为题,指责奥斯卡让科比·布莱恩特获得提名乃至胜出的做法。英国《卫报》也有文章指出:“当现场观众为科比获得奥斯卡而欢呼喝彩的那一刻,杜比剧院内充满了虚伪的气味。”

2003年,湖人队当家明星曾因一桩强奸案被捕,报案者是一名19岁的宾馆女服务员。科比声称那次性关系是诱惑通奸,对方却表示那根本就是暴力加害。最终,双方达成民事和解,科比付出500万美元,免除了一场官司,但一纸公开发表的致歉信,还是让其名誉大受影响,甚至还被麦当劳等赞助商取消了广告合同,跟恩师杰克逊也因此生隙。

或许有人会觉得,案情原本扑朔迷离,而且从法律上来说,科比始终是清白之身,现在他凭借作品本身的优秀拿奖,何错之有?问题在于,且不说哈维·韦恩斯坦目前尚未被任何法庭定罪,其他如凯文·史派西、路易·C.K.、詹姆斯·弗兰科、达斯汀·霍夫曼等人,也都对自己遭受的指控矢口否认,结果不都被奥斯卡忙不迭地摒弃了吗?所以,这里面的评判标准究竟为何?

或者再举一例:伍迪·艾伦因养女迪伦·法罗的性骚扰指控而沦为好莱坞的“过街老鼠”,除亚力克·鲍德温、黛安·基顿等少数几人力挺外,大多曾与之合作过的明星都已站出来跟他割席断交,有的后悔自己演过他的电影,有的捐出了拿过他的片酬,甚至有人后悔自己曾经当过他的粉丝。

然而,截至目前,对伍迪·艾伦的指控仍只是法罗及其养女的一面之词,并无法庭做过裁决,甚至当年相关的调查得出的结论是伍迪·艾伦并无过错。而另一边,罗曼·波兰斯基却是实打实已被法庭裁定了的迷奸未成年人的强奸犯、通缉犯。2003年的奥斯卡典礼上,他获得最佳导演奖(《钢琴师》),学院成员全体起立为无法到场的他鼓掌喝彩;2018年的今天,也没见到有哪位演过波兰斯基作品的明星站出来与他切割的。杯葛前者,拥抱后者,如此分裂的做法摆在那里,“我也是”(#MeToo)和“是时候了”(#TimesUp)的声音叫得再响亮,结果只是暴露出其背后的混乱与荒谬。

处处雷区,众口难调

《水形物语》获得最佳影片,有人弹冠相庆,自然也会有人不屑一顾。为《三块广告牌》甚至是《逃出绝命镇》鸣不平的大有人在。但此处所说的“众口难调”,针对的却并非是电影的质量或风格,而是美国社会中各种弱势群体针对好莱坞、奥斯卡的众口难调。

去年的奥斯卡终于暂时摆脱了“奥斯卡太白人”的标签,今年又轮到了强调“女性要占半边天”的议题上。但另一方面,西班牙裔人群显然不肯甘居人后。奥斯卡提名公布之后和颁奖典礼前夕,全美西裔媒体人联盟(National Hispanic Media Coalition)发起了两次抗议游行,呼吁能有更多拉美裔的电影人能获得平等的工作机会与报酬。而亚裔电影人和同志电影人、变性人电影人中,也都爆发出不少类似的抗议声。各个群体此起彼伏的发声,也令与会的电影人面临着未知的挑战。

今年颁奖典礼上的各种致辞,几乎百分百赢得了观众的赞同,只有颁最佳导演奖的艾玛·斯通似乎说错了话,在社交媒体上招来不少网民的抨击。在介绍候选人名单时,斯通说的那句“今年创造杰作、获得提名的有四位男性,外加一位格蕾塔·葛韦格”看似是拿女导演稀少来说事,结果却被网民贴上了“白人女权婊”的标签。黑人和拉美人群体纷纷指出,艾玛·斯通眼里只有男女之分,只觉得女性是弱势群体,却忘了“四位男性”中的德尔·托洛(拉美裔墨西哥人)和乔丹·皮尔(美国非裔)也都是在好莱坞缺少话语权的弱势群体。甚至还有人翻出了她当年出演《阿洛哈》(Aloha)一片的旧账:在这部由卡梅隆·克劳自编自导的夏威夷风光片中,人设为拥有四分之一华人血统的女主角,却找了百分百白人姑娘艾玛·斯通(她身上拥有瑞典、德国、苏格兰、英格兰和爱尔兰血统)来演,曾惹出“洗白”的骂名,导演和斯通本人都曾为此事表达过歉意。

事实上,艾玛·斯通这句背上骂名的介绍词,还并非是她自己的原创。一月的金球奖颁奖礼上,娜塔莉·波特曼一句“下面为您介绍获得最佳导演提名的各位男性候选人”被奉为金句,委婉地讽刺了一位女导演都没被提名的好莱坞现状。时隔两月,艾玛·斯通“鹦鹉学舌”,却落得东施效颦的结果。也就是说,金球奖上一个女导演都没,女性最弱势,所以波特曼可以放心挖苦所有男性,但到了奥斯卡时,女导演、拉美裔导演、黑人导演各占一个时,女性就不是唯一的弱势群体了,斯通的话便犯了大忌。然而,在我们这些隔着太平洋看热闹的旁观者眼中,她也着实委屈,毕竟在政治正确的高压下,处处都是雷区,真是防不胜防啊。